2007年4月18日

尋找亞一的說話



文:盧壹麟
  「Im Ende - der Anfang...」  「嗯?他在說甚麼?」  「不知道!」  

語言是一種溝通。知道與不知道別人在說甚麼重要麼?當然,這要視乎溝通者的決定。然而,是否只是如此?或者,還可以怎樣?……  還可以嘗試看看那是甚麼語言。知道了,便容易找到解決方法。  原來,那是德文。那麼,可以請教懂德文的人。最少,也可以翻查「德─英」、「德─中」字典。甚至開始學習這種語言。  最後,終於知道,這是說:「In the end - the beginning...」即是,「盡頭處是起始……」

* * *
  理解視覺藝術作品也是如此。即如,暑假前在香港藝術館展出作品的羅孤高(Mark Rothko,1903-1970,館譯羅斯科)。他那些大小方塊為主的顏色作品,究竟是些甚麼?他為甚麼要如此畫?  羅孤高的作品與此時此地的人有何關係?為甚麼要明白他畫甚麼?當然,這視乎各人的決定。然而,藝術創作原是一種思考(Making Art is a form of thinking)【1】,亦是藝術工作者以個人的方式來回應他身旁這個世界。這樣,知道了,羅孤高的作品帶觀者進入一個視域(眼界,horizon……)。

* * *
  羅孤高10歲時從俄羅斯移居美國。他是猶太人,有猶太教與基督教的背景。有關他的生平可參考其他資料。【2】  羅孤高成長年間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(1911-1914)和死人無數的西班牙流感(1918)。在他成年期間,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(1941-1945),在歐洲的九百萬猶太人中,六百萬人被屠殺。每三個猶太人,就有兩個被謀殺……  究竟,生存為的是甚麼?生存意義的流失……生命目的迷惘……  如此,這樣的處境,對羅孤高的創作形式有深遠影響。【3】

* * *
  站在《紅段》(Red Band,1955)前,一張約近2米x 2米的大畫,靜下心來,凝望……在紅色與橙色塊面的交界,看到彷彿泛起日出(日落?)前的微光……  是希望,在戰爭後的希望?還是逐漸地失去希望?這種詮釋的正負感受,要由觀者決定。如是,站在羅孤高的畫前……  《無題》(Untitled,1957),是2米半x 2米,像是站在窗櫺外望的風景,一個杳無人跡的荒漠,充滿蕭瑟之意……《無題》(Untitled,1969),約2米x 1米半的畫面,置身其間,就像是佇立於一個無垠的空間……無水、無光、無生命……天地間,只有獨個兒,立於無盡的、虛無的黑暗……

* * *
  觀賞羅孤高的作品,要靜心、置身其中,感受、尋索其意義。一個簡單的、只是幾塊大小不同的淨色方塊的外觀,卻顯現複雜的內容。  羅孤高的無形狀(formless)體現一種使人窒息的死寂(a mere silent absence)【4】,沒有希望,只有無望(hopelessness),只有體現一種普世的、永恆的絕望(despair)。

* * *
  《無題》(Untitled,1970),約1米半 x 1米半,是羅孤高死前的作品。那一刻,他似乎找到生命的解脫。兩塊大小不同的紅方塊,蘊含跳躍的筆觸。在上下兩塊大方塊的壓榨下,隱現一線曙光……  這是否「希望的再生力量」(the creative power of hope)【5】?以再生,去克服目前絕望的毀滅力量,顯現人生的價值?

* * *
  雖然,羅孤高的作品未能釋放他自己,卻觸動不少觀眾的心靈,移動他們,讓他們進到自己內心的深處,看見那久被掩藏的創痛,重新面對過去不肯承認的絕望,讓希望可以再生,讓人可以有力量重新上路。如是,在羅孤高的畫作前,淚流下……

* * *
  要評論羅孤高的作品,必要知道他所運用的語言,進入他的作品,認識、了解、感受,再作討論。  此時此地,較多藝術工作者以概念主導創作。概念,需要別人去明白,卻不太需要別人去感受。而像羅孤高作品般的感染力和震撼力(當然,觀者必須有足夠時間沉浸在畫作裡),此時此地是絕少有的。  六十年代背景發展出來的概念藝術(conceptual art)【6】的原意,與這裡的概念藝術,似乎是背道而馳。

二十九.五.二○○六.12:40pm.鐵觀音.股市新聞.敲打鐵管聲

注:
【1】 Jonathan Fineberg, Art since 1940: Strategies of Being (London: Laurence King, 2000), p. 14.
【2】 同上書,頁106-115;愛德華.路希.史密斯(Edward Lucie-Smith):《二十世紀偉大的藝術家》(台北:聯經,1999),頁240-244;The Art of Mark Rothko (Hong Kong: Leisure &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, 2006)。
【3】 對於沒有經歷戰爭的我們,應誠實地承認,我們不能完全明白戰爭帶給當代人的衝擊。而從而引發的藝術運動,如performance、conceptual art的背景及他們的目的,亦應深究。
【4】 Jurgen Moltman, In the end - the beginning: the Life of Hope (Minneapolis: Fortress Press, 2004), p. 94.【5】 同上。【6】這是另一個需要詳細討論的課題。

6 Comments:

At 2007年4月20日 上午1:03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這是我的老師說的 ^ ^
我也同意!

 
At 2007年4月22日 下午10:02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起初神創造天地,地是空虛混沌,淵面黑暗,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。創世記1章1節。
世界還未造,(In the End),神創造世界(The Beginning)。
這是猶太人,根深蒂固的信仰和原則。

 
At 2007年4月23日 上午2:03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WA~Seeing~~
我完全冇諗過這個方面的事~嘻
只是很喜歡這個老師的說話
不過他常常都會在美術的角度讓我驚訝神的作為
雖然他教我時還不是基督徒,但我希望/相信他有一天會是的!

 
At 2007年4月24日 下午11:09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多看聖經,對你的創作,必定有更好的發揮,因為神就是創造的原頭。

 
At 2007年4月24日 下午11:12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還有,我從顏色中,已覺得與宗教有關連了。

 
At 2007年4月25日 上午12:16, 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對~我也這麼覺得~美術是跟神分不開的~萬物起始都有其藝術在其中~我覺得是神安排這個老師領我明白一點art history外,也喜歡上art history,他的講解是使我決心去信的原因之一(佢教我時我都未信ga)所以我很感謝這個老師~
大自然實在是太豐富了~!!
顏色?你指5色珠的顏色?
還有要謝謝你的留言^)3(^

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